贡院故事

        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我国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定州贡院,汇集辖区内文武考生应试,为考取秀才、贡生之所。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州牧王仲槐劝捐于民,展拓场地、重修、增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考场。之后历经修缮保留至今,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壁是贡院的起始建筑,总长22.5米,高6.1米。规模较大,颇有气势,与贡院整体规模相呼应。它是整个建筑组群的序幕,不仅有遮避和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考后放榜的地方。

大门,是考场的入口,也是对考生们进行搜检的关卡。

大门二门之间有两棵槐树,俗称“乾隆双槐”。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曾到贡院亲手植下了这两棵槐树,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枝繁叶茂,笑迎宾客。

魁阁号舍为贡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取文贡生和秀才的正式场所。魁阁层层叠涩出檐,如鸿燕展翅高飞,寓意考生只有经过层层遴选才能高中状元。

魁阁里面供奉着泥塑的魁星神像。魁星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呈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魁星点斗”。相传魁星是天庭里的主考官,历代招考文、武状元时,所考的试卷都要经他批阅。

门楣上有一块金字木匾,上面写着“笔参造化”四个大 字,因为在封建社会,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四个大字就是向读书人预示了只有参加科会考试,才能取得一官半职。

魁阁下面是号舎大门,前柱上一副楹联“不负苦心,三日辨才烧玉处;能酬壮志,十年磨剑亮锋时”。后面门 柱上还有一副楹联“凭三尺空间,七寸素毫,写下安民策;把十年心血,一生宏愿,化为辅国身”。

玻璃罩里,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2010年来贡院时的照片、题字和他使用过的笔墨工具。

左侧展示的是江泽民主席坐过的椅子。

这份考卷是1801年殿试举人第二甲第四十六名考生杜堮的,字迹工整漂亮,没有涂改

清代殿试的身份认证是很严谨的,杜堮同学的考卷上有 姓名、年龄、籍贯、哪年乡试、哪年会试(现在的说法就是学历)、念过什么书,并开列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名字。可能为避免重名重姓的人假冒,加写上三代人的名字,予以辨认。

这件打小抄的马甲上,费尽心机地将文章的名字用红笔写出,以便于查找。

定州贡院是举行童试的地方,而且具有文武两科考场,终清一代定州共中得文武举人258人之多,曾盛名于清末明初的冯玉祥的老师王瑚被称为“天下第一循吏”者,21岁在定州贡院中得秀才,23岁中举后,进京考中进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