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中山文化概述

(一)、春秋中山古都
春秋时期包括鼓、肥在内的鲜虞部落联盟,定州这一带,属于鲜虞国城邦联盟。那时候,中山国是位于晋国东北的附属国。晋文公重耳出逃曾经避难于中山国。
春秋后期,中山国在太行山区建立城邦。关于中山国得名,史册都说“居中人城,城中有山,故名。”中人城,在唐县西。从古代定州疆域来说,属定州中山府之地。因此,就广义的定州来说,春秋时期,就是中山国都城了。
春秋后期晋国末世,晋国六卿争权,公元前475年成为晋国执政,约公元前460年 晋出公十五年 晋国卿知瑶为扩充势力,氏和知瑶的矛盾激化。赵晋出公二十年(前455年)知瑶威胁魏、韩二家共同对赵氏发动晋阳之战。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 赵襄子擒杀。赵襄子控制中山国。
(二)战国初中山国都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期;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中山国在这个动荡年代,开始了复兴。中山武公于赵献侯十年(公元前414年)即位,在顾建立了新都。因此,从公元前414年,定州就是中山国的都城了。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三十七年 魏文侯派大将吴起伐中山,借道于赵国。公元前408,魏国派乐羊再伐中山。公元前381年赵敬侯六年 魏武侯十五年 中山桓公乘赵魏相争,复国自立,建都灵寿(今平山三汲)。公元前369年,中山为了防御赵国,在赵接壤边境筑长城。即“中山筑长城”。公元前353年,中山成王即位。前328年, 王即位。从桓公、成王到王 三世,是中山复国后的强盛时期。公元前323年,中山 王相邦司马熹与魏国犀首公孙衍合谋魏、韩、燕、赵、中山“五国相王”,中山君称王。公元前315年,中山 王派遣相邦司马赒“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平燕内乱,讨伐燕国新君子之。
(三)、汉晋中山诸侯国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皇子刘胜为中山王,都卢奴(今定州)。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除国,历十代中山王,立国162年。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封义军首领刘茂为中山王。建武十三年(37年)国除为郡,十七年封皇后郭圣通小皇子刘辅为中山王,复置国,领中山、常山两郡。二十六年,徙中山王辅为沛王,中山国除为中山郡。三十年(55年),封刘焉为中山王,复置国。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河间、安平数县置博陵郡。灵帝熹平三年(174年),中山王绝嗣,国除为郡。虽然汉武帝前后,中山国的体制不同,但两汉时期定州是中山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晋袭汉制,仍封中山国,封有五位中山王,定州仍未首府之地。
(四)十六国后燕都城中山
公元四世纪初,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五胡乱华,进入十六国时期。384年慕容垂摆脱前秦,建立后燕,定都中山(今定州),从此中山成为后燕首都。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为帝,改元建兴,相继攻克信都、常山等地,占领整个河北地区。
公元397年,北魏拓跋珪南下,与后燕在今藁城、下曲阳(今晋州)大战。北魏先败而后进攻,大败后燕军,斩首万余,俘获4000余。八月,拓跋珪进击慕容麟所占新市(今正定东北新城铺),在义台(今新乐市伏羲台)大战,慕容麟大败南逃。北魏军入中山,后燕大臣、将士降者2万余人。后燕灭亡,北魏占据河北大部。
(五)中山政区名延续明初
公元398年 魏王拓跋硅建都平城,统一河北。次年,拓跋圭称帝。北魏以州领郡。仍置中山郡,为定州州治。延续北齐、北周。隋开皇中废中山郡。 大业中,以其地置博陵郡。不久改定州。
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定州置中山府,治所在安喜(今定州)。辖境相当今定州、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县地。一直延续到金元。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定州。
1976年定州市招待所出土金“中山府印”,据《金史·地理》:“中山府。宋府,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为定州……后复为中山府。”属中都路。元朝仍有中山府,属中书省真定路;中山府这个行政区划的名称一直延续到明朝洪武二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属京师真定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为直隶省定州直隶州;1913年废州,改为定县。这是定州与中山的关系的历史脉络。